昨天从老家回到了西安,闲着没事就打开很久没有开(为了让浩浩小朋友少看电视,我们把电源断了说是电视坏了)的电视想看下春晚的小品。结果刚打开一会儿,浩浩小朋友就从里屋跑出来要看宝宝巴士,我说不看,他嚷嚷着坚持要看。于是我妥协找了一个动画电影疯狂原始人2说一起看,但对2岁9个月的儿子来说,他其实还看不太懂,所以也就没什么兴趣,还是坚持要看宝宝巴士。然后我说:可以,你要是看宝宝巴士的话,我就不陪你了,你自己一个人看。令我非常意外的是,当他听到这句话后,马上改口说:就看这个,这个好看。然后我突然又有点因为他的让步心存歉疚,就又说:算了,我给你找宝宝巴士吧。没想到他还坚持说:就看这个。我说你刚才不是要看宝宝巴士吗?他竟然回答说:爸爸爱看这个。后来看了十几分钟,他又试探性的对我说:这个好像不好看...儿子的这些举动让我当时心里突然五味杂陈,为了让我陪他,他可以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。当坚持不下去的时候,也是试探性的说“好像不好看”。从传统的角度来说,父母应该迁就儿女,而且儿子还是不到3岁的小孩,他却已经在迁就我了。这更加坚定了我在育儿上的一个观点:不要把小孩当“小孩”,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,他们和我们一样,都是独立、平等的个体,有自己的想法,需要得到尊重,哪怕他们可能还很小。

因为这个理念,我在娃的成长中一直持“放纵”的态度。只要不伤害到他自己和别人,我一般不干预。比如他从很小就喜欢看电视、玩手机/iPad,在控制时间的前提下我基本都是放任的(相比于很多同龄人,他玩的时间应该算是比较偏多了),零食什么的也不会禁止,甚至还让他喝饮料。如果他不吃饭,我一般也不管,不吃就不吃,又没碍着谁。有些在我看来不是很危险(可能在很多比较谨慎的人看来有些危险)的举动,我也不会太干预。因为这些,也偶尔和媳妇争吵。比如媳妇很心细,娃小的时候老怕娃摔着,我反而觉得有些跟头该栽就栽,而且越早越好。很多浅显明白的道理,或是有很多人已经犯过的错误,我们成人都要等到自己犯了方才能醒悟,何况小孩子呢?知识可以从书本、从别人身上获取,但经验只能自己通过亲身经历才可积累,而一个人的认知就是知识+经验。比如如何防止小孩被烫伤?我觉得把接了开水的杯子、盛了热饭的碗放到他接触不到的地方是好办法,但不是最好的,因为治标不治本。更好的是在大人的监督下,让他自己摸一下,让他被真正的烫一次、痛一次,他就知道要离那些东西远一些了。单纯的说教只能勾起小孩子的好奇心,而且有朝一日也许会被烫的更疼。不要把小孩当“小孩”,他们其实远比我们想的聪明,不要让他们在该迅速成长的年纪却硬是被养成了温室的花朵。

因为我前段时间开始玩微信小游戏里面的穿越火线(Cross Fire,CF),浩浩小朋友也迅速喜欢上了这个游戏,现在已经自己能玩了,而且经常比我匹配到的少数坑人队友还厉害一些,起码杀的敌人比死的次数多。媳妇有时觉得这不是他这个年龄段该玩的游戏,而我则不这么认为。什么才是这个年龄段该玩的?我觉得凡是能开发智力又没什么损害的都可以。而且在控制时间、保护眼睛的前提下,我觉得玩这些游戏带来的好处丝毫不亚于他上的那些早教课,理由很简单:因为这些是他自己内心喜欢的、感兴趣的。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。比如看到儿子CF玩的溜溜的,我心里其实是很高心的,因为这个游戏需要双手同时控制,一个手控制前后左右4个方向,另外一个手控制360度俯仰角,碰到障碍物还要向前跳跃,这些东西对于不玩游戏的成人来说,要协调好其实都是有点困难的,但他基本上完全通过看我玩加上自己的摸索就学会了。相反,让他学习开玩具小汽车,因为没有兴趣,一直都开的不好。我觉得这就是兴趣的重要性,对于小孩、成人都一样。所以如果你也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那就不要对孩子双标,因为他们也是一个有思想的独立个体,和我们一样。

也许很多家长会觉得,小孩子还太小,自控自律能力差,玩游戏很容易沉迷。我以前也这么想,但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,我觉得自控自律能力和年龄没关系,说白了就是一种习惯,培养好了就有,没培养就没有。想想我们自己以及周围的人,自控自律能力好吗?有多少次说要坚持健身,有多少次说要减肥,有多少次说要早睡,然后真正做到并坚持下来的有几个?所以真的和年龄没关系。相反,我觉得这种能力越小培养越容易,因为小时候习惯比较容易养成,而且一旦形成往往持续的更久,因为他已经潜移默化的融入孩子们的意识。比如为了控制儿子玩游戏的时候,我们会和他进行一些约定:比如一次只能看多久(这个效果不太好,我个人不推荐,因为小孩子对于时间概念性不强)、一次玩几局、只能在什么条件下玩等等。就说玩CF这个,我告诉他只能晚上洗脚刷牙的时候玩,而且只能玩4局。这样顺带也培养了他洗脚刷牙的习惯。平时白天有时表现好,也要玩的话,也会跟他约定好只能玩2局什么的。现在他要是想玩了,一般都是特别贼的跟我笑笑,然后不好意思的说我想玩打枪的游戏,今天好久都没玩了。我说不行,晚上洗脚的时候才能玩,有时就糊弄过去了,有时糊弄不过去了,就问他玩几局,因为总跟他说玩2局,他也已经形成习惯说玩2局。所以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小,其实很多事情他们都懂,而且可塑性很强,只是需要我们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。如果你跟孩子培养不起来这种有效的“约定”,那我觉得不是孩子的问题,而是你的问题。我见到很多家长因为孩子哭闹就放弃了与孩子之前的约定,这是非常不可取的,偶尔一两次可以,但经常这样就会给孩子形成心理暗示:哭闹就可以不按约定来。我们大人培养一个习惯尚且是件困难且痛苦的事情,何况小孩?所以有时候该哭就让哭,该闹就让闹,没见哪个小孩哭坏的。如果有,那也是因为第一次该让他哭的时候你却选择了让步。

越来越觉得养娃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,是一件复杂但却有意思的事情,因为我发现其实不光是娃在成长,还有我自己。